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梁雅靖
梁雅靖
摘要: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从深化教学改革,拓展知识渠道、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 培养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设定。教师在进行动手实践教学时,要提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量关系。根据不同阶段思维水平的学生要根据其知识内容的薄弱点制定相应的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数学素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若干做法。
一、深化教学改革,拓展知识渠道,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夯实基础
纵所周知,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得深浅,掌握得透彻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准确性和广阔性。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必须做到“四要”,即:一要了解概念的产生过程和背景;二要准确表述概念的内容(其中包括文字表述、符号表述、图形表述);三要深刻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对条件限制的挖掘,特殊情形的挖掘,思想方法的挖掘,等等);四要学会普通联系,揭示规律,明确概念所带来的解题中思维的关键点(也即思维发散的关键点)。例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时,首先通过直观教具显示直线与平面除垂直的位置关系外,还存在其他几种位置情形,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回顾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度量方式,并自然引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体现定义的合理性、完备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与异面直线成角定义进行对比,反映度量的本质,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的避免为学生传授一些现成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被动接受,很少去思考,使其的思维存在着机械、僵化的现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接受一些新颖的教学观念,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多。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等比数列带的通项公式,就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自主解析、合作解析的过程中,更好的明确这一定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使得学生经过整个探究过程等,使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状态。
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及其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讲解问题并自己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教师在课下要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任务,来检验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注意题型的多元化、灵活化以及趣味性,尽量减少一些书面训练以此来缓解学生紧张的思维。通过此例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常规解题的方法,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复习较多的知识,能培养学生的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总结一般的解题方法,避免题海战,减轻学生负担,更能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挖掘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提高。
三、加强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于抽象思维活动而言,它的发展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言的支持下才能促进抽象思维活动的发展,如果没有语言作为支持,抽象思维将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只有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安排一些语言表达活动,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以此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数学中含有大量的定义、公式、法则、运算过程及思路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来表达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立体几何一些问题,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要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讲解做题的思路,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题型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各个学科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是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思考的课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导向,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运用数学思维等,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使得培养目标得到真正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沈亮.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67.
[2]黄龙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135-136.
[3]杨彦钢.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94-95.
[4]杨培谊,于鸿.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1993